我來到你居住的城市,看電影,閒晃,一直到時間終於接近黃昏,再不行動,一天就要過去了。
我沒膽,打了電話給女王「陪我去」我想女王在的話,就有人壯膽了。女王不在這城市,她說「勇敢一點去吧!」「...這樣好嗎?」「不太好吧!可是妳都來了~去吧」「可是...我穿夾腳拖ㄟ」「啥~這樣很糟ㄟ,妳以為妳在鄉下喔?初次見面,他會恨妳」「可是,這夾腳拖很貴ㄟ(我已經語無倫次了)」「誰理妳阿!」「....」「快去啦」「還是不要好了!」「妳都來了! 快一點~快來不及了」
突然我想到,我該先打個電話才對的。於是就坐在路邊拿出紙筆來,想不到竟然被我問到了。(我以為學校不會給我, 「啥?妳不知道妳孩子的老師是誰?妳沒有他電話?妳...是不是詐騙集團的」我以為會是這樣的對話)
老師比我還鎮定的, 似乎早等著我打電話來 (我沒跟她說,我一直沒出現是因為我曾經答應過你...)
於是我終於知道了一些,去年你發生的事(終於...)。也很錯愕的知道,原來阿公已經比我還先一步去過學校了。他和我一樣,也反覆交待老師不要讓你知道我們來過(或打過電話)。只是想知道...你好嗎?你過得好嗎?
7/17
我讀到了這首詩
你見 或者不見我
我就在那裡
不悲不喜
你念 或者不念我
情就在那裡
不來不去
你愛 或者不愛我
愛就在那裡
不增不減
你跟 或者不跟我
我的手就在你手裡
不捨不棄
來我的懷裡
或者
讓我住進你的心間
默然 相愛
寂靜 歡喜
──札西拉姆.多多〈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〉
當下哭的無法抑制,到了晚上,再回看,又平靜了。
於是懂得:文字是一種「符碼」,只有當它指向的情境貼近人內在所意指的同一事件時,觸動就發生了。
同樣的一組詞語,對於不同的人,承載的是各自不相同的生命情境和體會,所以聽別人說時,總視覺的是句廢話。非得等到某日,自己被某種事件啟發了,那話語才突然變得「足以」承載內心。
7/18
今晨,我就被某種體悟打到,而唯一足堪化成的言語是:「沒有過不去的事」
這話絕對是老調! 但隨著我眼淚嘩啦嘩啦被溶解的,是「過去」「正在過去」這個狀態。我,正在渡過,某些難ㄅㄚ而後有一天,這些終將過去,就像過去被我現在稀釋消解(如此才能「過得去」)一樣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