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

疼痛教會我的事

當身體有了傷口,周遭的肌肉會緊縮,以免再有異物侵入及感染。如果想讓這些肌肉回覆原本的放鬆狀態,就必須使用它。--Anne Lamott

今天醫生說了類似的話:疼痛是因為發炎釋放的一種化學物質堆積在關節處,於是他用力按住那個痛點,狠狠地按壓~~~(完全不管我用不可思議地、求饒地眼神瞪著他),然後再一下子放開。他說,這樣那些積累的化學物質就會散開。

連續幾晚抱著《迷宮中的戀人》翻來翻去都是痛:書中大量描繪無以名狀, 無法根治的病痛(與愛戀)...手上的痛點也煨煨鑽地鑽上左脥邊, 快連書都拿不住了...為什麼?沒有撞到也沒有傷口呀

「網球肘」醫生毫不猶豫的宣判「妳這個不只一個禮拜了吧!」
起因:「持續而無聊的動作」

google了一下關於「疼痛」:

「疼痛部位的血液不流通會導致發炎物質的堆積,進而刺激神經反射影響血液流通,同時也會使局部肌肉收縮,進一步壓迫血管,使血液循環更差發炎物質更堆積,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狀態。

從疼痛的發生機轉來看,打破肌筋膜惡性循環是根治疼痛的最高指導原則,而疼痛惡性循環的最重要的調控點就在自律神經系統,也就是只要讓調控血液循環的自律神經恢復正常運作,就可以阻斷這個惡性循環。

其實血管和血液循環是神經所控制的,透過調節神經的活性,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環,使堆積的發炎物質從局部組織帶走,並由身體自己的酵素系統代謝掉,所以比用藥物去抑制這些發炎物質的產生更有效,而且完全符合生理自然機能無副作用。」

之前,孟小姐也曾教我尋找身體內部的硬塊、痛點、然後用力的把它揉開。當時她就這麼直接的邊壓著我的胃呀、肝呀、腸的,一邊說:「不用怕,妳的內臟被保護的很好,這樣壓不會受傷的。」而果然,我的胃、還有快要舉不起來的手肘,竟慢慢地就溫了起來,小心翼翼地可以舉到正常的高度。

不休息,過度使用,固然是慢性自殺。
但越怕,越不敢去用,肌肉進入一種恐懼狀態惡性循環,也是會累積酸痛的。
所以喉嚨痛,狠狠地喝兩杯熱水;扁桃腺切除術後,狠狠地嚼口香糖。等劇烈的疼痛被揉開散去,嗯,就好了。

思考也是一種肌肉。就叫它「思考肌」如何!
所有不願面對的心理創傷、失落、屈辱一塊塊累積在傷口附近。發炎、疼痛、害怕任何的接觸,連靠近都不行的。
為了不想再次受傷,我們緊縮著一次次的痛感,抗拒著外來物,於是這些傷口永遠沒有機會痊癒。

手的關節從此卡卡的,胃老是容易痙欒、抽搐。

如果不去把它揉開,是不行的呀!!!

這是疼痛教會我的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交疊

人生一趟,已經走了快一半。 從山上回來的路上,終於和阿尼聊起去年此時離世的朋友ilya: 曾經那麼用力跟我說很多我聽不懂的話。以一種我懂的口吻,很詭異的說了又說。當時覺得啥都不懂,他卻說只有我懂?!妳都懂的都懂的。當時隱約覺得「有一天就會懂」,此刻才知...